經典語錄
用愛照耀生命的精彩
「讓一條走向盡頭的生命,成為另一人的人生恩典。」
崔希‧葛拉夫
「讓他們所愛之人的生命,得以在另一人身上延續下去。」
「有人告別世界了,卻能成就另一個生命的新生,其實生命的循環,是很美的。」
器官移植協調師- 廖麗鳳.
「一份特別的離別禮物,傳承給予幸福的能力。」
「給人幸福,就是幸福,當你完整別人時,你不知不覺也被完整了。」
目前器捐現況
109年度 等候/捐贈 移植統計
(目前資料擷取時間至:2020/12/4 下午 04:05:28.)

10201 人
有效等候接受器官
移植病人

969 人
本年度接受大愛器官
/組織移植

344 人
大愛器官捐贈總人數

1102 例
大愛器官(組織)捐贈
總例數
-
眼角膜
眼角膜
941 人 等候中
556 人 已移植 -
心臟
心臟
211人 等候中
66 人 已移植 -
肺臟
肺臟
76人 等候中
20 人 已移植 -
肝臟
肝臟
1111人 等候中
107 人 已移植 -
腎臟
腎臟
7818人 等候中
202 人 已移植 -
胰臟
胰臟
111人 等候中
17 人 已移植 -
腸
腸
9人 等候中
4 人 已移植
統計說明
* 等候移植人數會因多重器官等候者而少於各等候器官人數總和
* 大愛捐贈移植受贈統計僅綱列本年度統計
* 接受大愛器官/組織移植統計未列入皮膚, 骨骼等
* 以上統計僅供參考﹐實際各項統計以登錄中心公告為主
器捐小百科
當病人被醫生證明大腦及腦幹停止活動
捐贈本人及家人都同意器官捐贈
連絡醫療移植團隊,評估適合移植的器官及配對病人
進行器官摘取保存或移植,給下一個需要的病人成功的移植讓病人重新恢復健康
- 問:什麼是大愛器官捐贈?
答:指一個人過世後將可用的器官或組織無償捐出,提供需要的病進行器官移植。
- 問:器官捐贈是否需自付費用?
答:器官捐贈產生的費用由健保全額給付,不需自行負擔。
- 問:為什麼需要有人捐贈器官?
答:有的人因為疾病或藥物影響造成器官衰竭,如果能進行器官移植,就有機會恢復健康。
- 問:簽署器官損捐贈同意意書,是否會和大體捐贈意願衝突?
答:器官捐贈及大體捐贈之意願可同時表達簽署不相衝突,待無常來臨時再視身體狀況由醫護人員判斷適合進行哪一種捐贈。
- 問:什麼是活體器官捐贈?
答:病人因疾病導致肝臟或腎臟功能衰竭,經醫師評估病人適合進行器官移植以恢復健康,且其五等親的親屬中有身體健康並經醫院進行心理、社會及醫學評估,認為適合捐贈且簽署捐贈意願者,方能進行腎臟或部分肝臟活體器官捐贈手術。
- 問:有哪些疾病會影響器官的捐贈?
答:有B、C型肝炎的捐贈者,只要器官功能良好,就可以捐贈器官給有B、C型肝炎的移植等候者。但若有無法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(如狂牛症)。則不能捐贈器官。
- 問:為什麼要跟親人討論器官贈的想法?
答:雖然器官捐贈是個人的意願,但若能及早與家人溝通,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心願,可減少一旦面臨器官捐贈時對家人的衝擊,並有助於家人配合完成個人的心願。
- 問:器官捐贈後政府如何感念捐贈者及家屬的付出?
答:有感於器官捐贈者無私大愛的精神,衛生福利部協同醫院提供喪葬補助費,並委由醫院社工人員協助辦理。本中心及醫院亦會舉辦感恩追思會或相關活動,邀請器官捐贈者家屬一同參與。
- 問:如果就醫前已表達了器官捐贈的意願,萬一在醫院就醫時,是否會影響醫療人員的醫療照顧品質?
答:若生病或受傷就醫,醫療團隊絕對會盡全力搶救,這是他們的天職!唯有所有挽救生命之方式都失敗後,才會徵詢家屬有關器官捐贈的意願。
- 問:哪些器官、組織可以捐贈?
答: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細則規定,移植的器官包括:心臟、肝臟、腎臟、肺臟、胰臟、小腸、骨骼、眼角膜及其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類目。
- 問:如果我未來過世捐出器官,家人是否可優先獲得移植?
答:如果捐贈當下有捐贈者五親等以內之血親、姻親或配偶在等候器官。且醫學考量上也適合,可以優先獲得移植。如果已捐贈完成,萬一日後有三親等已為之血親或配偶需要器官移植,也可優先獲得其他大愛捐贈者捐出之器官。
- 問:我尚未滿20歲,可以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嗎?
答:未滿20歲仍然可以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,但須法定代理人共同簽屬才算有效。
- 問:如果捐贈了器官,身體外觀是否會因而受影響?
答:器官摘取時是以外科手術的技術標準進行,手術後會以替代物填充縫合並恢復外觀,與一般外科手術後之狀況並無不同。
- 問:器官捐贈有年齡限制嗎?
答:年齡並非器官捐贈最重要的考量,重視的是捐贈者的生理年齡而非實際年齡,實務上仍有80歲的器官捐贈者,肝腎捐贈後,受贈者能可因此恢復正常生活。
- 問:什麼是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(DCD)?
答:當疾病已不可治癒,經醫生評估為末期病人者,如過撤除維生系統經醫生判定死亡後,也可能進行器官捐贈。